欢迎湖北恩施产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今天是:

理论文献
首页  -  理论文献  -  正文
对低碳发展的思考

作者: 时间:2021年05月19日 17:03 点击量:

2011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第六篇确立了未来五年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本文愿意就如何认知低碳发展,怎样坚持低碳发展,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关于低碳发展的认知


   (一)低碳发展问题的提出及基本含义


   人们关于低碳发展的认知,最初来自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这一概念见诸于最早的正式文件是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6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最早的低碳经济问题是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前些年发达国家提出应当把贸易与应对气候变化挂钩这一事实来印证。这是提出低碳经济的前身,把贸易与应对气候变化挂钩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碳含量、碳足迹作为产品国际贸易的准绳,而这一点恰恰是低碳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此,我们后面还将做更多地讨论。那么,关于低碳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呢?


   (二)低碳发展的含义


   不用说要获取权威的关于低碳发展的科学解释,就是要获取有关低碳发展的概念性的解读,在当今我们的新闻媒体上都是件并非容易的事情。我曾在网上扫描式地搜索,但大多数的解释都离不开低碳经济,而且风格大都是大而化之,抽象含混。理论界的解释确实很多,但主要是把人们已经熟知的诸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近来创制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两型社会建设等理论一并地混杂其中。所以,总的来说,关于低碳发展的理论界解读是含混不清的。进一步地解读就是把低碳发展与低碳经济相混淆(对此,将在后面探讨低碳经济时予以充分说明)。


   事实上,低碳发展的理念并不深奥,简单说,就是低碳式发展。进一步的解读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碳的排放。具体量化到我们的发展行为中就是在各种生产、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关键的问题不是炒作理念,而是如何安排我们低碳发展的行动,即如何使全社会采取务实的行动。正像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六篇写明的那样: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便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简单解读,或者说没有进行概念和理论性的解读,而把重点放在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措施上,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三)为什么要走低碳发展之路


   简单说,走低碳发展之路有如下的原因:一是化石能源日益短缺,人类依靠化石能源的发展模式最终将使我们不能发展,走低碳发展之路是解决化石能源短缺的一条重要出路。二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大气、土壤、海洋污染加剧,导致食品不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问题时常发生,走低碳发展之路,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三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尽管在这个问题上仍然存在科学上的争论,但在国际政治方面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势力较为强劲,气候变化已成为政治家们不争的事实,我国担负着一定的国际责任,需要我们从政治上应对,走低碳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四是适应新世纪新的产业革命发展的需要,如果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内容的低碳经济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并具有根本性的产业革命的作用的话,那么走低碳发展之路是毋庸置疑的。


   二、低碳发展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一)现有的低碳经济理论


   近年来,理论界关于低碳经济概念的解读较多,但主张大体相近,可见百度百科名片的解读: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


   以上的解释概括起来包括这样几个基本要点:一是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二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三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四是以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为低碳经济的起点。


   还有一种对低碳经济的解读认为:低碳经济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创造的GDP或附加值比较高;二是社会人文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比较高。这实际上说明的是社会经济结果和社会发展状态。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到了更高级的知识密集型工业化阶段,整个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工业),人文发展水平、碳生产率都非常高,才进入低碳经济的形态。这无疑清楚地说明了低碳经济与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差距,我们的低碳经济时代还没有到来。而问题的关键是当今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行动,进行怎样的发展?


   除此以外,国内还有一些把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混为一谈,把温室气体控制与污染物减排相混淆,认定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不同解读,我们对于什么是低碳经济,理解起来就自然是含混不清了。


   (二)对低碳经济理论的认识


   有关如何认识低碳经济问题,百度名片的主张值得商榷。首先,如果发展低碳经济,就意味着中国当今的经济建设要限制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那么作为以高碳能源结构为主的中国,如何发展经济。有人说中国为什么要如此高速地发展经济,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他们的满足,或者是他们忽视了中国落后的社会基础条件和人文环境,忽视了众多贫困的人群和这些人群的进一步贫困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当然,以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贪污腐败为代价的高速发展是应该得到抑制的,但如果用减少煤炭和石油利用的方式来限制发展,那将是致命的,我们可以走石油和煤炭清洁化利用的道路,而不是简单地限制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的利用。在这里,实事求是就是最好的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途径。第二,关于构筑低能耗、低污染经济体系问题。据科学家认定,污染物是降温物质,温室气体是升温物质,降低污染排放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科学家的结论同样是正确的,那么怎样处理好控制温室气体与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用减少碳排放如何来抑制污染。控制碳排放是否一定能解决污染问题,如果生产中工艺、设备和原料仍然是产生污染的因素,那么仅仅控制温室气体是否能够达到低污染的结果。第三,所谓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要在生产中控制碳排放,就无疑是要进行低碳生产和生产低碳产品,在我国缺乏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这样的经济模式?第四,关于以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为经济的起点问题。经济真的是以统计为起点吗?对此,我确实不置可否。


   至于那种把低碳经济认定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则更是夸大了低碳经济的作用。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控制碳排放,而控制碳排放与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污染物排放)之间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控制住二氧化碳,不等于一定就降低能耗,一定就降低污染。


   事实上,英国人首先提出的低碳经济的理论,是为发达国家占据国际经济的制高点,以低碳贸易作为国际贸易准绳来牵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服务的。低碳贸易可以使英国人重新在经济上利用低碳技术来领导世界经济。它是以低碳生产、低碳产品制造和低碳贸易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对低碳经济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的真实解读。


   如果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认同整个世界的低碳经济,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有繁荣的对外贸易,不再有今天的发展态势。我们发展中的问题应该在发展中解决和调整,而不是彻底地采用一种迎合别人的发展方式。经济的发展模式本来就是人为认定的,经济的发展规律是必须被人们所遵守的。没有固定的、照搬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自己的情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没有必要按照所谓权威的模式来照猫画虎似地走别扭的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用自己有效的方式去解决自身的问题,就是我们最好的发展道路。那么如何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呢?


   三、适合我国低碳发展的途径


   (一)正确认识面对的挑战


   首先,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大幅度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持续增高的总趋势也难以彻底改变。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第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未来20年,如何减少高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应当找到适合我们发展的出路。第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第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有人计算,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资金,显然是我们的沉重负担。


   (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科学发展观向我们指明了方向,但如何真正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描绘和博弈,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烈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指导下的,以精神概念的炒作为指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们的发展道路更为迷茫。因为理论上的丰富多彩导源的可能是行动上的似是而非。


   当今中国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环境的约束性强化,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各种新鲜的名词和理念,而是脚踏实地地真正解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利用问题。如何从源头上把好矿山开采这一关,切实解决矿产资源开采的无序混乱局面;如何控制对海洋资源以致海洋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如何控制用贫瘠的黄土填埋珍贵的海洋资源,断绝我们后代的前程的愚蠢行动;如何把中国各地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保证对珍贵的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储备;如何解决最为严重的浪费问题……?而这一切之上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增强中国人从上至下的国家意识,严重的个人主义和贪婪的私欲,以政绩替代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我们许多地方发展的道路崎岖不平。如果我们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就必然走向解体和衰亡。我们仍然应当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的传统,而不是使这三者利益分离和分裂。


   (三)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我们的低碳发展之路不需要教条和炒作,不需要大师魔术。我们的选择应当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以物质世界为本源,尊重客观规律,脚踏实地,认真负责。


   第一,关于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树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哲学思维。这是一个被很多人遗忘很久的我们传统的理论和概念。根据我国资源、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实际状况做出我们的发展规划,而不是盲目地抄袭和引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规划是否合理,不是看规划是否奇妙和花哨,规划是一种专业上的战略思维,又根源于正确的哲学思想。尊重客观规律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按照自然法则建立我们社会的规则和秩序,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至上而下对规则和秩序的遵守,而不是随心所欲地以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去破坏规则和秩序。


   第二,关于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许多年来,我们的社会中产生了许多风光一时的新理念,把同样的事物用不同的理论似是而非地加以描述,是近年来新理念的主要特征。很多人喜欢做新理念的发明者,这是知识贫乏的又一表现之一,由于贫乏而生硬地制造似是而非的新理念,用含混不清来装点和伪装知识的贫乏和智慧的欠缺。用投机取巧和哗众取宠来掩盖对获取真知的畏惧和懒惰。正像一位学者描述当今那些为取得学衔的人们的做法一样:写得书文字表述含混不清,逻辑混乱不堪难以理解,自己在说什么,不但别人不理解,连自己都不理解。许多这样的人们在炒作关于发展的新理念,这便是我们的问题。


   还有对理念把握偏颇的问题,诸如关于节约优先的概念。节约无疑是正确的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但过于强调节约就会使理论走向偏颇。节约不是空谈的,是有针对性的,这个针对性就是浪费。提倡节约和反对浪费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反对浪费就可以真正实现节约。因为,那些努力节约的人们经过艰苦努力,甚至大量投入资金获得节能技术所取得的节约成果,会被浪费的行为在瞬间抵消殆尽。不反对浪费,只抓节约,则节约的效果是有限的,甚至会走向节约的反面。只有在抓节约的同时反对浪费,才能达到良好的节约效果。但很少有人愿意去反对浪费,我们的社会在反浪费问题上做得很不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反对浪费会得罪人,反对浪费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很少有人愿意为公众利益去得罪人。于是,社会中就很少见得具体的反浪费行为。相反,提倡节约是温和的,是引导性、倡导性和建议性的,不会得罪人,没有人会因为别人提倡节约而提出抗议或者表示不满,所以人们便于去做。但如果你去反对一个人浪费的行为就会遭到别人的不满,甚至报复,这是讲的一般社会情况。如果再深入探讨,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浪费行为发生在领导身上,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很多是毫无意义的浪费,人们也恰恰因为这样的工程没有实际意义,无端地浪费地方财政,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第三,关于务实行动的途径。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资源环境的约束性强化,而环境污染问题又主要来源于资源的污染,没有资源的污染是几乎不存在的,因此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还是解决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样,我们可以说,一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对待资源的态度、关于资源的战略思考、关于资源的智慧和智慧下的行动。从资源的生命周期去考虑我们的约束性强化问题,应当考虑从源头生产的科学管理,人们称为清洁生产,就是在产品生产的环节保证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保障尽可能地减少废物的产生量,保证未来报废产品的便于拆解,减少拆解中的二次污染。源头上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如前所述的在矿山开采中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矿山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两个源头问题的解决途径均包含有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利用,其最好的本土方式是资源的综合利用,所以将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纳入我们工作的重点,是解决环境资源约束性强化的根本手段之一。从生命周期考虑的第二个重要问题就是对报废各种产品的回收问题,而回收系统建设,至今在我国的法制规范上几乎为空白,没有专门规范回收系统建设的法律或者明确、清晰的法律条款,使得重要的回收系统建设在我国十分滞后,严重制约了我们从生命周期考虑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利用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拆解处理系统,这是再制造和资源再利用的重要环节,而我们仍然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和有效运行的实施系统。第四个问题是二手市场的管理,二手市场的繁荣是我国民间合理、节约利用资源的产物,不过问题也很多,亟待科学规范。但至今为止,我们有关的法律规范几乎为空白。这些具体的问题尚不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尚无权威的力量来引导,尚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其结果是大量的再生资源停留在环境中,污染我们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大量的资源在无端地浪费,而开采矿产资源的行动仍在紧张地进行。空谈的理念始终没能解决我们的这些实际问题。


   总之,关于低碳发展的途径是十分具体的,我们自然需要低碳的生活习惯,需要低碳出行、低碳消费……但根本的问题是解决我们关于资源的战略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问题,应当围绕资源去思考和行动,而不是围绕模式和理念去思考和行动。这就是我们最务实、最具体的低碳发展道路。


(作者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调研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李艺林


地址:中国•武汉•湖北工业大学  E-mail:xhjj_hbut@126.com 版权所有: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循环经济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