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风吹走馥郁的花香,当夏花着上斑驳的盛装,当武汉的滚滚热浪推搡着我的时候,终于迎来了前往鹤峰的希望曙光。沿途的景色像褪了一件又一件灰色的烟尘外衣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秀美质朴的自然风光将我尘封的记忆打开,我心底的期盼、兴奋都被唤醒,此刻的每一丝感情都昭示着我的思念。上次我与鹤峰的“知遇”是在前年冬天,一别已一年有半,喜爱之情不减反增,可能这就是诗画鹤峰、土司圣地的魔力吧,真想大喊一句:“久违了,鹤峰!”。
深化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湖北工业大学秉持着“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与鹤峰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组织王宇波教授团队调研鹤峰县的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茶旅融合等一系列事项的情况,为鹤峰县的发展贡献“湖工智慧”和“湖工方案”。
我有幸参与到本次的调研工作,在参会和走访的过程中发现:
(一)鹤峰县长期以来就把茶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近年来突出“绿色、生态、有机、富硒”四大特色,茶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人均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于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二)茶叶出口量位居全省第一,但是产出的大多是低端产品,许多都是毛茶作为原材料在国内进行销售,精深加工不足,企业加工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三)销售市场不好,内销以毛茶为主,外销出口较好,但是近期由于美元汇率和疫情的影响海运费提高,增加了运输成本;
(四)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企业几乎没有,对于精深加工产业链和生物医药产业链等还需做好深度规划;
(五)许多旅游资源亟待开发,当地的景色秀丽、文化气息浓厚,茶旅融合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发掘空间。
可见,鹤峰的发展潜力巨大。当地以茶叶产业为依托、逐步建设旅游产业,近年来经济渐渐向好,已脱去贫困的帽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精深加工不足、销售市场不大、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等问题,还需采用合适的发展战略——“茶旅融合”发展。
在鹤峰,茶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气候条件赋予鹤峰茶绝佳的品质:条索紧细圆直,色泽翠绿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绿匀整;天然含硒。勤劳的鹤峰人民没有浪费这天赐的好资源,他们依托茶叶产业养活一家人,过着简单又充实的生活。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交通不便阻隔了好茶走出大山的道路、简单的粗加工茶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因执行部门层层加码的管理方式苦不堪言……茶产业迫切地需要一剂良方好药,跨越前进路上的障碍。
“茶旅融合”发展战略的提出,为鹤峰的茶叶产业送去了“七彩祥云”,使其乘旅游产业带来的东风,顺势而上。
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繁荣,为茶叶产业建桥修路。鹤峰全域旅游的开发,使得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G351国道和宣鹤高速公路等道路的通车也打通了鹤峰与外界连接的经济发展之路。一方面,更多的游客接触到鹤峰茶,鹤峰茶也被游客带到大江南北,为品牌推广做了免费的广告;另一方面,旅游产业所带来的信息流、资金流、人流,让当地的茶叶企业更有信心和实力来承担茶叶精深加工工作,进而扩大销售市场。
同时,茶的存在丰富了旅游的内涵。鹤峰的旅游资源众多:屏山峡谷自然风光集险、奇、秀为一体,气势磅礴甚是壮观;将军河水库镶嵌在群山之中,河水四季潺潺,碧波荡漾;鹤峰乡间的田园风光,美如一幅油画……但是,还有许多旅游资源亟待开发。鹤峰恰巧能利用它得天独厚的资源,先发抢占茶文化旅游市场商机。通过茶文化旅游,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搭建制茶体验基地、申办茶叶研学中心等等,让茶叶充分发挥“招揽游客”的作用;并进一步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真正实现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是鹤峰未来最重要的两大支柱产业,“茶旅融合”坚持茶、旅并重,形成“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良性循环,推动鹤峰茶乡生态与旅游的结合,造福一方百姓。
来到鹤峰的游客们都会惊叹这里的山川、历史和文化,爱上这里淳朴的人。悠久的历史、红色的文化和土家族、苗族的民俗风情对鹤峰人的涵养颇深,似乎这里的山川河水也受到熏陶——望月桥、三姊妹山、鳌头峰,个个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处处显露出文化气息。置身鹤峰,可以抛开尘世的纷扰,远离闹市的喧嚣,寻到一份宁静,奢侈地享受旅不问人,行随己意的潇洒,品读来自古桃源的独特人文韵味。
容美土司遗址,让古桃源昔日的辉煌和独特的土司文化瑰宝再现世人眼前;五里坪革命旧址,记录着贺龙元帅转战鹤峰的红色印记;进士楼,历经百年风雨仍透露着威严与傲气,“笃祜延禧”的祝福激励着后人踏实勤学……
天然秀丽的自然风光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古老的民俗文化、悠久的土司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更是赋予鹤峰传奇般的色彩。容美土司田舜年曾言:“不仅人有知遇,而山川与众人更有知遇也”。俊美高山、多姿溇水,是我们与她的知遇,何尝不是世代相守的大山人与她的知遇呢?愿美丽的鹤峰屏山能迎来更多的“知遇之士”。